新闻资讯
联系我们

最新文章
企业-米内网
胃病发病率很高,据调查在我国人群中溃疡的发病率约10%,而胃炎的发病率更是高达60%,并且有40%病情严重。患了胃病很痛苦,首先是影响身体健康,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被打乱,会影响身体各个组织器官的正常能量供应,其次胃病伴有胃痛、胃胀等症状还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,更严重的是还有转化成胃癌的危险,进而影响生命。
7月29日,宜昌东阳光长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东阳光长江药业”)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香港联交所”)完成最后一个交易日。按计划,公司将于8月7日以“东阳光药”为主体登陆香港联交所主板,成为港交所首例“H股吸收合并私有化+介绍上市”的创新案例。
2025上半年,瑞阳制药陆续获批了6个重磅产品,并成功进军1200亿抗肿瘤药市场,成绩可喜。近几年,公司积极地推进创新转型,2款中药经典名方冲刺上市,8款1类新药全面布局“化中生”市场,未来可期。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,瑞阳制药手握17个亿级产品,在8个热销品类市场挺进TOP20集团,随着更多新药与新品陆续上市,公司的实力将进一步提升。
7月18日,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显示,抗流感1类创新药济可舒(药品名:玛硒洛沙韦片)获批上市。济可舒作为新型靶向流感病毒RNA聚合酶PA抑制剂,全疗程1次用药,1天退热,不良反应少。此次获批不仅标志着我国抗流感药物创新研发的重要突破,也为患者应对流感提供了新的“中国方案”。
7月15日,万众期待的#第十一批集采 药品目录终于出炉,涉及55个品种,华海药业将有9个产品迎战。7月以来,华海药业陆续迎来多个喜讯,1类新药HB0056注射液启动I期临床试验、两个新品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和盐酸尼卡地平注射液获批上市,公司的实力正不断的提高。近四年,华海药业每年均投入超10亿元用于创新研发,公司的首款生物药新药正在冲刺上市,19款新药(生+化)积极地推进临床,未来可期。
创新药获批上市,是衡量生物医药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指标。今年以来,苏州工业园区已有6款1类创新药获批上市,占全国同期新增1类创新药数量约20%。
在健康中国战略深入推动的背景下,中医药事业迎来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机遇。日前,北京同仁堂医养与美团医药健康正式达成深度合作。双方将围绕中医健康产品供给、名医专家在线问诊、中医文化推广等探索深度合作,增强中医健康服务可及性。合作启动后,北京同仁堂医养所属的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等20余家医疗机构将全面入驻美团平台。
近日,济川药业收到国家药监局签发的1.1类中药创新药小儿便通颗粒申报上市许可的《受理通知书》。资料显示,小儿便通颗粒来源于名医验方,具有健脾和胃、行气导滞的功效,用于小儿便秘,中医辨证属食积证者。
7月4日,海创药业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举行了总部基地启用盛典,并宣布我国自主研发的1类抗癌新药氘恩扎鲁胺软胶囊发布上市。
7月1日,上交所官网显示,武汉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禾元生物”)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。这也是重启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后,首家适用该标准过会的IPO企业。
在刚刚过去的2025年上半年,扬子江药业产品管线个品种获批生产并视同过评,1类新药冲刺上市,5个品种以新注册分类报产等。目前公司有173个品种过评或视同过评(37个为首家/独家),19个品种备战国家集采。在研管线款新药处于申请临床及以上阶段,3款已提交NDA;30个新品瞄准百亿市场,9个暂无首仿获批。
据米内网最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2025年Q1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中成药市场,步长制药继续蝉联冠军集团,公司一季度净利润大涨169%,2025年将是公司转型的关键一年。目前,步长制药手握19个过亿产品,其中独家产品占了17个,2款生物药新药正在冲刺上市,10款新药(化+中+生)积极地推进临床,公司正从传统中药龙头向综合性医药巨头发展。
近日,南京正大天晴制药首家申报西达本胺片仿制上市备受市场瞩目,公司近8年已陆续拿下12个首仿药,成绩亮眼。2024年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,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13个产品销售额超过1亿元,在9个亚类市场挺进TOP20企业之列,市场优势显著。公司坚持“以仿制带动创新,以创新驱动未来”的研发理念,目前已布局了6款新药,10个高端仿制药将冲刺国内首仿。
近几年,优先审评、鼓励研发等政策不断为儿童药市场带来红利,国内儿童药市场正从“短缺困境”向“高质量供给”转型。儿科中成药凭借安全性高、整体调理、儿童适配性高等优势,市场规模稳步增长,2024年涨至183亿元。济川、健民、康缘分别位居三个终端市场的龙头集团,各自有着哪些优势?未来又将有哪些重磅儿科中药新药面世?我们来一探究竟。
近段时间,科伦药业产品管线新适应症获批临床、注射用头孢唑林钠/氯化钠注射液国内第2家获批等。近年来,科伦药业坚持“三发驱动,创新增长”的发展的策略,2024年研发投入21.71亿元(+11.2%),目前有42款新药(26款1类新药)处于申报临床及以上阶段;仿制药方面,累计有198个品种过评(50余个首家/独家),74个新品瞄准160亿市场。
面对国内患者对优质、可及药品日渐增长的需求,以及国家推动医药产业高水平发展的战略要求,突破高端制剂的技术壁垒、实现从“仿制”到“仿创结合”的跃升,已成为中国整个制药行业亟待解决的核心课题。在此背景下,恒瑞医药、石药集团、齐鲁制药等一批本土头部药企均在加大复杂制剂研发投入。此外,也有如联亚药业等持续深耕复杂药物制剂领域“小而美”领军企业开辟出独特路径,在高端缓控释制剂领域率先实现了从技术攻坚到市场普惠的“双向突围”,为行业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本。